返回部落格

傳產靠 AI 轉型的真實故事:從零到一的升級歷程

2025年9月15日
Mia
Mia
傳統產業數位轉型真實案例小型工廠升級流程自動化
傳產靠 AI 轉型的真實故事:從零到一的升級歷程

傳產靠 AI 轉型的真實故事:從零到一的升級歷程

摘要

本篇以一家傳統產業小工廠為例,描繪其從導入 AI 以至流程優化的心路歷程。內容著重「真實感」與「實用性」,幫助讀者理解數位轉型其實不難,且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經營新機。無論你是否熟悉 AI,這個故事都值得一讀。

起點:傳統困境與創新念頭

生意遇瓶頸,轉型成為唯一選擇

嘉義郊區的一家家庭式金屬零件廠,成員僅五人。日常營運全靠紙本記帳、人工作業。工廠主宜興(化名)發現,過去熟稔的訂單模式逐漸失靈,許多客戶轉向自動化程度更高的供應商,新訂單量下滑、回款也時常延誤。 某日和朋友聚會時,宜興得知市場上不少規模相當的小廠開始嘗試導入自動化,甚至聽說有能協助自行追蹤對帳的「智慧助手」問世。雖然心存疑慮,也不禁動了念頭:「我們的小廠,要是真的用得上 AI 嗎?」

心態轉換:從抗拒到接受嘗試

剛開始全員興趣缺缺,認為數據、AI 跟他們八竿子打不著。但聽到合作銀行推廣數位收支對帳服務時,小組討論後決定先從最簡單的「自動對帳」試水溫。這一「切入點」極為關鍵——不用一次大投資,只需理解現有流程並從瓶頸下手。

記帳自動化與流程優化:小步快跑

實作第一步:自動對帳小機器人

藉由顧問協助(像 Miipath 這類資訊顧問),宜興團隊開始導入 Excel 檔上傳與自動對帳的 AI 工具。每天出貨對帳原本需兩人、約花三十分鐘,轉型後僅需一人檢查、五分鐘搞定。原本最害怕的是資料正確性,沒想到經過自動化「初始階段」的反覆驗證,發現錯誤率大減、效率大增。 除了節省人力,宜興發現團隊心態開始鬆動——有人主動提出「那是不是可以接下來也幫我們自動通知對方付款?」導入 AI 並不是科幻故事,而是一次次小型創新和驗證連鎖反應的結果。

打破部門牆:「自動報表」啟動經營透明

第二步,顧問建議團隊嘗試串聯自家生產資訊,建立自動生產報表。透過簡單的雲端平台,只需維護一份數據表,排單、生產進度、庫存一目了然。過往要靠人到現場逐一詢問,現在大家拿起手機即時查詢。 短短三個月內,不僅內部效率提升,也開始用更積極的態度與客戶溝通交期。客訴爭議案件數每月平均下降五成,也吸引部分新客戶主動詢問能否「訂製自動回報」的合作模式。

思維激盪下的新可能

員工參與:轉型不是「高層獨角戲」

故事裡最可貴的轉折,並不是機器或軟體的進步,而是全體參與。當員工看到「寫了一個小機器人」後的好處——不用加班、返工少了、月底核帳不再抓狂——大家樂於主動貢獻想法。 某次會議,年輕夥伴提出:「那個 AI 可以幫我們自動寄通知給重複延遲付款的客戶嗎?」顧問協助設計了一個自動寄信提醒的小流程,三個月下來,逾期回收率提升兩成。 思維被點燃後,團隊開始主動思考「還有什麼可以優化?」而這正是 AI 賦能轉型帶來最核心的效益。

從問題出發:真正帶動升級的關鍵

過去總覺得轉型好高遠,但這次經歷讓宜興團隊徹底明白:「不需要追求一口氣全自動化、全智慧,只要找到真正困擾自己的業務環節,分段導入、反覆嘗試即可。」 流程優化、數據分析、甚至後來的進銷存自動化順利展開,都是因為每一步都有現場人員參與與驗證,且每個小成功都為後續創新埋下種子。

關鍵成功因素與 Miipath 的實戰經驗

專業顧問角色——陪跑與解惑的重要性

根據 Miipath 的輔導經驗,許多初次嘗試自動化的企業,最需要的往往不是「科技多先進」,而是有懂產業語言的夥伴能一起理解現場挑戰,協助從最痛的那個環節出發。像本文案例,其實就是資訊顧問陪著業主「一起走一小段路」,逐漸構築信任與方法論。

減少門檻的「小步快跑策略」

Miipath 強調以「小步快跑」導入新技術。從對帳、報表、再到客戶通知,每一步都源自實際痛點,而且迴圈回饋速度快。這種策略最適合小型團隊:不用大成本、可快速驗證、員工參與度高,是 AI 賦能升級的最佳良方。

結語

這個嘉義小工廠的故事提醒我們,數位轉型不必遙不可及。只要從現場痛點出發,分段實驗、全員參與,每一小步都可積累成意想不到的大突破。 如果你也正面臨流程效率與競爭力的瓶頸,不妨著手盤點現有問題,勇敢嘗試 AI 賦能的一小步。Miipath 歡迎企業主諮詢,陪你一步步從零到一創造屬於自己的「原來我們也可以」的轉型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