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部落格

選對AI工具的三個關鍵:讓數位轉型更有效率

2025年9月26日
Mia
Mia
AI 工具選擇數位轉型自動化應用創新管理
選對AI工具的三個關鍵:讓數位轉型更有效率

選對AI工具的三個關鍵:讓數位轉型更有效率

摘要

面對琳瑯滿目的AI工具,許多人難免有「不知道怎麼選」的焦慮。本篇文章歸納實際輔導5至30人團隊的經驗,精選出三個最核心的判斷關鍵,幫你快速聚焦、有效避雷,找到既能解決痛點又易於落地的AI解決方案。

第一關鍵:聚焦問題情境,而非流行功能

用需求反推選擇

許多團隊會因市面上新奇AI工具層出不窮而躍躍欲試,但真正值得投入的是能切中自己的「核心痛點」。舉例來說,一家8人的設計工作室因反覆回覆客戶郵件耗時,經顧問引導後才明確聚焦「自動整理需求」這個痛點。因此,他們導入能自動分類信件和產出任務摘要的AI工具,而非市面上較火紅、但對自身幫助有限的聊天機器人服務。 貼心提醒: 別讓自己被各種酷炫功能拉著走,務必明確界定現有作業流程中的瓶頸,「從需求、再找工具」,而非「看到新功能就跟」。

給服務產業的建議

不論你是客服、預約管理,還是課程行銷,請把平日最想解決、最常頭痛的重點問題寫下來,將其當成AI工具篩選的第一守門員。

第二關鍵:驗證整合性與彈性——避免孤島效應

工具相容性

AI工具再強,若無法與現有的LINE社群、表單、排程系統等串聯,反而容易淪為資訊孤島。真正適合團隊永續利用的AI解決方案,應具備明確的API、資料匯入/匯出能力,或至少能與常用雲端協作工具合作。例如,一個小型旅宿團隊從Excel人工作業,改用能自動連接訂房平台、同步日曆的智能管家,不僅減少重複登入輸入,更大幅降低人為疏漏。

顧問經驗推薦

有些團隊會選擇功能齊全但封閉的AI產品,結果每到系統升級或增設新功能時,整合成本不斷上升。建議選擇那些支援多元串接、提供第三方授權(例如Zapier、Make)的服務,這樣未來要與行銷自動化、帳務系統整合時,才有更高彈性。

第三關鍵:易用性與落地支持——讓團隊願意用、用得好

介面設計與學習門檻

強大功能往往令人心動,但真正能讓團隊「用得下去」的是:清楚易懂的操作介面和簡單的上手過程。多數5~30人團隊的經營者並非技術背景,導入後才發現同仁畏懼操作、成效有限。因此挑選時,應特別看重「有簡中介面嗎?有範例流程嗎?有客服可諮詢嗎?」這些細節。

彈性試用及在地顧問協助

有許多國際知名AI工具提供完整文件與線上教學,但對於本地企業,若能結合在地顧問、專人引導成效明顯提升。例如Miipath除AI顧問規劃外,也協助自訂流程、提供中文教學,有效減少學習落差,讓轉型過程不再孤單。

小型團隊實例:『共享瑜伽』的選擇之路

以一間專門承辦企業包班的瑜伽教學為例,他們嘗試過多款自動行銷、客戶管理軟體,但無一長期落地。深入診斷後發現,最大需求其實不是「再多通路曝光」,而是「處理學員個人進度記錄」的自動化。改以選擇貼合課程管理需求、開放資料串接、易於排課的解決方案,結果兩個月內上手,學員留存率提升15%。 這顯示:不必追逐主流或大廠名稱,最適合團隊的小而美、彈性高、易用的工具,才是真正的數位戰友。

結語

數位工具的選擇不在多,而在「解決當下最真實的問題」並「陪你長期成長」。聚焦需求、重視整合彈性、考量易用體驗,就是選對AI工具的三個關鍵。若你正為此苦惱,歡迎與Miipath顧問聯繫,一起從現有流程出發,探索專屬於你的自動化與AI創新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