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人工作室的自動接單術:沒寫程式也能輕鬆導入 AI
摘要
經營小型團隊常常得身兼多職,自動接單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大企業專利。其實,即使不會寫程式,也能利用現成工具與 AI 技術,讓 2 人工作室如虎添翼。本文以貼近實務的案例故事,展示如何用最低門檻自動化流程,把更多心力放在客戶和專業上。
本週小故事:露西與阿傑的身心靈小館
工作現場的現實磨練
露西和阿傑,一對經營身心靈療癒工作室的創業夥伴,每天要面對的不是只有課程排程,還有 LINE 預約、臉書私訊、IG 詢問、email 報名⋯⋯忙到常漏單、回覆不及,不僅自己累,還偶爾被客戶誤會。 他們不是程式高手,對「AI」只有模糊印象,也以為自動接單是科技公司或飯店級大企業才有的東西。直到某個週末,一位老客戶開玩笑:「你們有沒有自動回覆啊?要不然我下次可能就訂不到啦!」這才動念:小店能不能也自動化一點兒呢?
探索自動化的第一步
他們嘗試上網搜尋關鍵字「自動預約工具」、「無料自動回覆」⋯⋯發現很多零程式基礎就能用的外掛服務,比如 Google 表單自動串聯到行事曆、Line 官方帳號 + chatbot 外掛模組、Facebook Messenger 的簡易預約自動化,每一個步驟都有影片教學。 於是試著把這些工具串起來:預約用 Google 表單(設提醒通知)、Line 官方帳號設「自動回覆」(即刻告知排程),再用免費小工具 Zapier,將預約內容自動彙整到 Excel 表單,改變了過去一一手動對帳的作業模式。
工具這麼做:無程式新手的 AI 小妙招
用得上、學得快的三種組合
- Google 表單 + 行事曆自動化:建一個限定格式的預約表單,客戶填完自動發 email 通知和行事曆提醒;就算只有兩個人在管理,也不怕漏接。
- Line/FB Messenger 機器人外掛:不需寫 code,只要拖拉式設計問題與回答,客人深夜也能預約。彼此還能即時收到提醒,不影響休息時間。
- 簡易 Zapier / Make 工作流程:透過『如果…那麼…』邏輯,把 Line、Google 表單與 Excel 串起來。例如有新預約就自動建立一筆資料、發訊息。不需寫程式,照著教學就能設定。 許多服務都提供入門免費版,能試做一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搭配。
舉一反三:客戶溝通也變專業
不必再反覆和客戶確認同樣問題,因為自動化的標準化流程確保每個需求都被記錄、公平對待。阿傑說:「現在即使我們出國比賽,也能很快查到預約狀況!」
共鳴與驚喜:原來自動接單不難
參與感來自用得著的成就感
原本覺得資訊化很遙遠的兩人,很意外地只花一個週末就把預約和回覆都串起來。這讓他們有更多時間設計新課程、陪伴學員。 甚至工作室夥伴會互相分享哪個自動化流程最順手,形成共學氣氛。成員也能彈性排班,不再被手機「追著跑」。
AI 導入,不是高牆而是墊腳石
透過這些小工具,露西和阿傑發現 AI 並不只是複雜的黑盒子,而是貼近現實的小幫手。主動解決「漏接訊息」和「人工對帳」的痛點後,更有信心逐步探索數位新趨勢。 事實上,像 Miipath 這類專業團隊,便是協助小店以最省力的方式落實自動化與 AI 日常應用,未來就算要擴大人手或頻道,也能透過更進階的客製服務,保持彈性而不失控。
結語
只要願意嘗試,每個小型組織都能輕鬆用現成工具開啟自動接單新日常。無需寫程式,只要找對方法、搭配可視化 AI 工具,就能翻轉經營體驗、提升工作生活平衡。 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團隊不再被重複瑣事拖累,歡迎與 Miipath 顧問聊聊!別讓自動化只停留在想像中,小規模也能專業、也能智慧。